腊八节,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,主要习俗是“喝腊八粥”。
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。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,在腊月初八,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。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,又称“法宝节”、“佛成道节”、“成道会”等。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,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,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。自从佛教传入中国,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。腊八这天,各寺院举行法会,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,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,名为腊八粥。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,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因此,腊八粥也叫“福寿粥”、“福德粥”、和“佛粥”。“腊八”本为佛教节日,后经历代演变,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。
腊八节有吃腊八蒜,腊八面,腊八醋,还有吃腊八粥的,一般常见吃腊八粥的比较多。
一般来说,腊八粥里常用的食材包括大米、小米、红枣、莲子、花生、桂圆等和各种豆类,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用红豆、绿豆、黄豆等等。
喝“腊八粥”的习俗,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。徐珂《清稗类钞》提到:“腊八粥始于宋,十二月初八日,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,相沿至今,人家亦仿行之。” 南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载:“此月八日,寺院谓之腊八。大刹等寺,俱设五味粥,名曰腊八粥。”《武林旧事》中记载了腊八粥的一种做法:“用胡桃、松子、乳蕈、柿栗之类作粥”。 清代,腊八粥的做法更为复杂。富察敦崇在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红江豆、去皮枣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棒瓤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,以作点染。 腊八节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,寓意“吉祥、平安、健康”。 今天您吃了腊八粥了吗?
|